转自百度
“我们最终也是让拜耳公司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变得更美好,得到社会的更多信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未来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好东西”而已,而应该更深入地融合到企业的商业思维中。
美国人华威濂有一些坚持了很多年的个人生活习惯,比如家里尽量节约使用水、电以及食物等资源,夏天甚至不开空调。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但是熟悉华威濂的朋友却不会这么认为,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华威濂的宴请。当然,在宴席上大家常常会听到华威濂关于一些公益项目的资助计划,并邀请他们的参与。
作为拜耳中国公司第一个职员,华威濂开设了拜耳在中国的第一个联络处,先后担任北京、上海、广州的首席代表。在完成了“拓荒者”任务后,1998年,华威濂脱离了原来的业务部门,创立大中华区的公关与传媒部门,随后出任总经理,并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在他的倡导下,拜耳中国先后与环保、艾滋病以及特奥会等公益活动结缘。
在华威濂最新的名片上,他特意把“企业社会责任”印制在了公司头衔的旁边。目前,华威濂是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媒体研究室的共同主任及客座教授,还担任欧洲商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组主席,以及北京美国商会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长期会员。
作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拜耳公司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公司,其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医药保健、营养和创新材料。在拜耳的企业理念中,“利用自身技术和业务专知为人类谋福利,并为实现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是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所做出的承诺。
公共健康是重中之重
拜耳方面表示,自拜耳集团19世纪末成立以来,其从未停止履行这一承诺,这不仅帮助企业为社会谋福利,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实现企业目标––这也是拜耳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一部分的原因所在。
目前,华威濂所负责的拜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务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操作框架和运作模式,其中包括教育(Education)、环境保护(Environment)、贫困贷款(Poverty Alleviation)、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体育(Sports)以及社区外展活动(Community Outreach)等六大方面。
在华威濂看来,提高公共健康意识尤其关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是拜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他的主导下,拜耳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艾滋病媒体研究室”项目于2004年11月成立,该项目通过媒体来改变和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认知,这对于防止和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拜耳是一家医药公司,其实也没有针对艾滋病的药物,为什么要在抵抗艾滋病活动方面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呢?”2003年“非典”之后,华威濂向拜耳总部建议时表示,先不要考虑赚钱的问题,因为艾滋病是公共健康方面的最大问题之 一,必须把它列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
华威濂说自己作为一名美国人,他非常了解艾滋病在美国的危害情况,而且他在非洲亲眼见到,由于艾滋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导致的情况愈加恶劣。因此,华威濂觉得拜耳公司可以在抵抗艾滋病方面做一些事情,以便艾滋病在中国可以早一点得到重视和较好地控制。
华威濂开始着手“清华-拜耳公共健康与艾滋病媒体研究室”项目时,正好是非典之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很多人意识到了传染病的危害。华威濂记得,那一次,他邀请了40多个包括大使馆、基金会和企业等机构人士一起吃饭,在宴会上,他的关于拜耳中国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计划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许,“项目很愉快地实施了。”
目前,此项目主要是开展鼓励和培训媒体从业人员报道中国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其他慢性疾病和医疗保健相关事宜,从而创造一个全国性医药保健报告的平台。2007年,拜耳中国已经组织了多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培训。
拜耳认为,媒体在提高公共健康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威濂解释说,“记者比医生更重要。因为艾滋病的社会问题就是歧视,而媒体的积极传播会让社会了解这些病人,知道如何善待他们。”
今后,这一项目的模式还将得到进一步扩展,那些亟需广泛关注、认可并加以解决的其它公共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将纳入该项目之中。
融入商业思维
拜耳在中国所进行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有部分项目是拜耳集团的德国总部直接支付的。华威濂表示,拜耳并没有仅仅把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一种企业的公关手段,而是一种企业发展策略。
有一种变化是,“以前由于受到政策方面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参与公益项目仅仅是出钱,现在,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公益项目中去。”华威濂表示,“钱很重要,但企业参与的态度更重要,因为花钱仅仅是一部分,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如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从事这一项工作。”
因此,华威濂更把参与社会责任活动当作自己的一种事业,他经常在拜耳组织的活动中受益匪浅。比如2007年的一次登长城活动,华威濂碰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头,曾经患过癌症,后来得到了康复,由此变得对于生命和生活更加积极,并乐意帮助别人。华威濂表示这些老人让他特别感动,让自己对生命和健康的意义多了很多领悟。
华威濂最为感触的是1995年,由于工作关系,他开始和中国的农民有所接触,深入了解中国的很多贫困地区,他对于中国有了更多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地区都和北京、上海一样那么富裕。”
因此,对于中国政府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华威濂表示自己很有认同感,“因为近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好,但环境和社会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就像一个天平,倾斜得很厉害。”而对于贫困地区的资助,也是拜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项目之一。
此外,拜耳集团是第一家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展青年环保合作项目的私营公司。拜耳开展的旨在培养青年环保意识的“拜耳青年环境特使”项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拜耳中国于2003年开始参与该项目,旨在加强中国年轻人的环保意识,并使他们加深对环境的了解。该项目目前已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展开,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济南和天津等,2007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项目在重庆的各大校园里开展,再次获得了好评。
拜耳中国企业公关传媒部还与当地政府、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一同在北京发起了“拒绝白色污染,投身绿色奥运”的活动。
2007年11月23日,拜耳中国投资200万人民币创建的北京西部学校项目(WAB)正式启动,这是一所融合了环保概念在内的国际性中学,也是唯一一所得到北京奥组委认可的体现绿色奥运概念的国际学校。在这所国际学校的设计上,其校园中心将有一个具有环保技术的清水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学习到如何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等知识。
华威濂表示,这也体现了拜耳公司对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环保的社会责任的承诺。
目前在拜耳内部,会定期出版一本关于拜耳企业社会责任的刊物,华威濂每一期都会撰文表述其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他最新的一篇文章里写道:“随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的提高,为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实现长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华威濂表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其中包括:消费者、当地政府、媒体、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等等一系列范围。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未来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好东西”而已,而应该更深入地融合到企业的商业思维中。
在采访中,华威濂给记者演示了一个提问游戏,“比如当你看到手机时就会想到诺基亚,看到运动鞋就会想到耐克……”他表示,当消费者看到一个产品时,毫不犹豫就会想起一个品牌,说明这个企业的品牌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如果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不信任,也就不会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
“我们投入金钱和精力于企业社会责任,最终也是让拜耳公司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变得更美好,得到社会的更多信任。”华威濂说,这也是拜耳在中国以及全球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