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百度
4月2日—4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首席技术官员郝睿志先生、项目官员武汝廉女士及国家劳动保障部项目官员孟彤女士一行对广东省开展“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情况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考察活动。专家组先后前往广州、深圳、中山、东莞四个试点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和8家企业了解情况,并就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据了解,我省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的大量流动,将会加速艾滋病的蔓延,外来工将成为今后防艾的重点人群。在企业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有利于企业加强劳动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改善职工身体健康条件,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承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高度重视工作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2006年3月-12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项目加速基金第三周期项目(PAF3)在广东实施,为工作场所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探索了在企业中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试点企业清远广硕鞋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当地的企业和外来工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效应。很多企业态度积极,纷纷主动表达在本企业开展培训活动的愿望。此外,2006年9月,《广东省工作场所艾滋病基线调查报告》撰写完成并提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起草制定《广东省用人单位工作场所预防艾滋病指导意见》,并由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联三家名义在2006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上发布,广东省成为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工作场所预防艾滋病政策的省份。
经过四天的实地调研,专家组对广东省项目实施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是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国际项目,积极向用人单位和职工宣传国家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法规,使广大职工进一步了解艾滋病防治的相关内容,落实防治措施,增强职工对艾滋病的预防能力,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是落实国际劳工组织《关于艾滋病与劳动世界的实施准则》,贯彻国务院《艾滋病条例》的具体体现。随后,专家组对我省下一阶段的“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4月5日召开的调研情况反馈座谈会上,省劳动保障厅陈华康副厅长认真听取专家组反馈情况,他表示,专家组的调研情况反馈,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防控工作的政策法规,明确了在工作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省有2400万农民工,加强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在一切工作场所筑起全民积极抗击艾滋病的铜墙铁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协助有关部门抓好这项工作。
省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研究所何群博士、省企业联合会朱小勋副会长等也都分别发言,一致表示要积极合作,相互支持,排除困难,共同做好这项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的有益事业。
背景资料: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广东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7855例,居全国第五位。其中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1388例,死亡病例512例。专家估测,广东省实际HIV感染者有4万多人。广东省艾滋病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1、全省呈低流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态势。其中珠三角7个市报告HIV感染者占全省的72.5%。2、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性接触传播有增长趋势。3、艾滋病发病数继续增加。广东省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外来工成今后防艾重点人群,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目前有2400万农民工,约占全国的1/5,其中,来自外省的农民工超过1800万人。农民工普遍学历水平不高,往往缺乏单位和家庭的约束干预,又处于青壮年阶段,易受到不良行为诱惑,而且相当多的人对艾滋病常识或茫然不知,或一知半解;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清楚,对某些可能导致感染艾滋病的行为不了解等等,员工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己和同伴置于艾滋病感染风险中。我省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的大量流动,将会加剧艾滋病的蔓延。因此,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在一切工作场所筑起全民积极抗击艾滋病的铜墙铁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