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刘伟(化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从住进医院的那一刻,所有知道他感染了艾滋病的亲人都消失了,只有一名医生每天来看望他,紧握着他的手陪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23天……这名医生就是青岛市南区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医师丁放。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三年多来,这种场面她已经经历了不知多少次,每次都是那么令她感觉刻骨铭心。“其实,艾滋病人最需要的是关怀!”2007年12月26日下午,记者在丁放的办公室见到了好不容易闲下来的她,看到她温和的笑容,记者很难想象她就是一名“防艾卫士”。
丁放告诉记者,自己接触过的艾滋病患者近20名,每一名病人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名40多岁的男人,当被检测出艾滋病时,无助的他给自己的亲姐姐打电话,姐姐听完他的话只表示意外后一言不发,接着放下了电话。第二天,他再给姐姐打电话时,是他外甥接的电话,只说“我妈妈不在”就挂了电话。他知道,自己已被亲人彻底抛弃了,当时该患者绝望地要跳楼自杀,医护人员都控制不了他,只好打电话把丁放叫去了。当时,丁放反复耐心地进行劝说,才让该患者平静下来。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去世了。在他病重的过程中,他的家人没有一个露面的,始终陪在他病床前的是丁放大夫。
有一个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的男青年,发现病情时他已准备和女友结婚。幸运的是,女友知情后仍执意要和他结婚,丁放一方面教他避免艾滋病在家庭中传播方法,一方面积极为他联系工作,申请到了救济金,还发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他捐款2000多元。“有个19岁的男孩,因为好奇和一个洗脚房女子发生了性关系。当他得知感染了艾滋病时,泪流满面地对我说,为什么没人告诉他这样做会感染艾滋病?男孩当时的神情和流泪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丝毫不敢懈怠。”丁放说,她有种责任感,一定要告诉全社会艾滋病的危险性和预防方法。为此,她经常到工地去上“防艾课”。
几年来,丁放编制了面向娱乐场所、农民工等不同人群的教材近十套。2007年5月,丁放被评为“青岛十大健康卫士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