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2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美国国际艾滋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发表了关于更新抗艾滋病推荐疗法的报告,提出了更新艾滋病治疗指南中推荐疗法的建议,该报告同时发表于7月14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上。
研究进展促进疗法更新
2001年更新的艾滋病治疗指南主要论述了治疗起始的时间、起始治疗药物、改变用药方案的时间以及当一种疗法失败时应该用何种药物替换等。
与会专家认为,过去的2年中,在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因而修订针对成人HIV感染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指南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些对于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药理学相互作用等的预测性建议都将附加到治疗指南中去,这对促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由来自全球的专门从事HIV相关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抗病毒治疗以及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的16位医师组成了专家组,他们对相关论述做了确认和评定。这些论述包括基础科研、临床研究、经专家确认或通过MEDLINE(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联机系统)检索到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自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间一系列与HIV相关的科学会议上的摘要。
在对这些或许可以使之前的艾滋病治疗指南发生变更的资料进行评估后,专家组讨论了已提交的变更计划并且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根据一系列研究证据,确定了推荐建议。这些证据按照其证明力度依次分为Ⅰ~Ⅶ这7个证据强度等级。Ⅰ级证据是来自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的资料,Ⅶ级证据是来自专家组的分析建议。
由于初始疗法和后续疗法的不同,象阿扎那韦(atazanavir,Reyataz)、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Emtriva)、enfuvirtide(Fuzeon)和fosamprenavir(Telzir)这些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的适应证范围也已经被拓宽。对于应使用或避免的特殊药物或疗法,新的研究证据使专家组得出了更多的推荐建议。
更新建议
1、单药转换专家组建议,当使用某一制剂无法缓解症状或出现实验室检查毒性时,需要进行单药转换(证据强度等级为Ⅱ)。例如,对于齐多夫定(zidovudine)引起的贫血,可将齐多夫定换成司他夫定。
2、停药如果尚不能确定哪个药物引起的毒性,而治疗毒性又相当严重以致需要暂停治疗,这个时候就得停用联合治疗中使用的所有制剂(证据强度等级为Ⅶ)。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中的药物有明显不同的半衰期,比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交错停药可能有助于防止耐药性的产生(证据强度等级为Ⅴ)。
3、脂肪分布不均停用引起脂肪分布不均的药物并不能使得脂肪分布不均的症状得到反转,即便是有作用,其收效也是非常之少的。因此,专家组建议,要进行密切监测,当发现身体脂肪分布发生改变的信号,如果有其它治疗选择就尽早转换疗法(证据强度等级为Ⅶ)。
4、乳酸酸中毒由于乳酸酸中毒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当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时候应立即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证据强度等级为Ⅱ)。当患者恢复后,最为安全的疗法是使用节制性的NRTI疗法,比如使用NNRTI类药物的同时增加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ritonavir)的用量。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症状完全恢复后,权衡利弊,如果相比毒副作用带来的危险,药效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有时候可以谨慎地使用拉米夫定(或许也可用恩曲他滨)、阿巴卡韦和替诺福韦(tenofovir),同时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证据强度等级为V)。
5、转入新疗法的原则如果患者对疗法中的药物完全应答,那么就没有必要转换疗法,除非由于耐受性差或是有1个或更多的药物使用不便而导致患者的治疗顺应性极差。当然,如果发现病毒出现耐药性那么就不得不改变疗法了。对于新转入的疗法,其治疗基本目的和患者初次接受治疗时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都是要把血浆HIV RNA控制到50拷贝/mL以下(证据强度等级为Ⅶ)。
6、enfuvirtide新疗法对于曾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最近上市的药物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疗法。比如,enfuvirtide通常都能为患者所接受,而且很少有患者用了该药后转用其它疗法的,但其缺点是价格昂贵且使用不方便(需要皮下给药)。患者一般是在2~4次治疗失败后再转用该药,具体要依据对患者有治疗作用的治疗选择的数量而定(证据强度等级为ⅠA)。
另一方面,由于enfuvirtide价格昂贵而且需要皮下给药,医师和患者只有参与了相关的培训项目后才能最有效地使用该药,这些可能导致延误对该药的针对性使用,因为当先前使用的药物都因毒副作用而不能用,再给用该药时,该药已经不能和其它药物联合用药了。所以,为了使该药在使用时发挥最佳的作用,应尽可能避免在无药可施的情况下单用该药(证据强度等级为ⅠB)。
7、联合疗法对于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使用阿扎那韦时应同时使用利托那韦来增强疗效(证据强度等级为Ⅳ)。目前,对于阿扎那韦在多药联用的治疗失败中的作用尚没有明了。使用fosamprenavir也应使用其它药物来增强作用,并且应一日用药2次,尤其是对于多重耐药性病毒。在这里,耐药性试验的结果应对上述这2种药的使用起到指导作用(证据强度等级为ⅠA)。
虽然多种蛋白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使用,但大多数研究对于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耐受性和长期不良反应的资料记载非常有限,因而使用的时候要极为慎重。
依旧企盼新成果
目前,临床医师和患者都面对着巨大的反差,这就是,在发达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复杂的个性化治疗正在不断增加,而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则是计划中的或是正在实施的任重道远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项目,其重在向艾滋病患者普及疗法而根本无法顾及到个性化。
但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最终都将有助于所有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因此,在抗艾滋病战场上,专家、医师、患者仍然企盼能有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对现行疗法进行改善、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新疗法甚至是新一类治疗药物。
专家组预计,目前已经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的新疗法将会在未来几年内上市,这些新疗法包括已有药物类别中的新制剂[如D-D4FC、SPD-754、TMC-125、替拉那韦(tipranavir)和TMC-114]也包括新的药物类别(如,CCR5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和病毒成熟抑制剂)。
美国的Merle A. Sande博士和加拿大的Allan Ronald博士指出,根据上述这些治疗更新建议修改后的治疗指南并不会使原来的治疗指南有显著变动,因为其仍保持了在启用某项疗法或转换疗法时的相对协调性。但是,对治疗指南的更新反应了新药和新疗法的作用地位,也肯定并确立了更多有效的疗法。
艾滋病治疗指南是由美国国际艾滋病协会发起并资助确立的,没有使用任何民间捐款或政府基金。科研人员、基金会、政府和临床医师们应共同努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挑战艾滋病,新药开发、临床研究、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医疗机构的医疗工作以及很多其它的干预措施应多管齐下,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