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再敲警钟 艾滋病紧逼发展中国家
日期:2007-12-22
转自百度
第13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今年7月9日至14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
开。会议再次向国际社会敲响警钟:艾滋病正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
尤其以非洲和亚洲地区最为严重。
据联合国最新公布的报告,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
全世界已有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去年的死亡人数就达230万。截至
去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达3430万,其中去年的新增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为550万,平均相当于每天有近1.5万人遭感染。占全
世界人口1/10的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却占全球的63%以上。
艾滋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联合国今年6月27日首次
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艾滋病给有关国家带来的严重危害主要
表现在:
劳动人口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截至去年底,全球15岁至49
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3300万。由于青壮年是最易感染艾滋病的人
群,受危害的国家将丧失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及科技人才。在南部非
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中,10%的劳动人口被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因患艾滋病被迫停止工作的人数要比发达国家的人数高10倍。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
有关国家将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此外,艾滋病降低了人均期望寿命。
到2010年,肯尼亚人均期望寿命将从目前的56岁下降到47岁,倒退到
60年代的水平。
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据世界银行估计,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国家
人均收入每年要为此减少1%。人们担心,如果非洲国家不能有效控
制艾滋病的蔓延,经济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加重有关国家的财政负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将为艾滋病花费
5000亿美元,而非洲国家目前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每年需10多亿美
元,比1997年增加了8.5亿美元。
充分认识艾滋病的危害性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呼声。在本
届艾滋病国际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名代表将探讨防治艾滋
病的有效途径,解决贫穷国家缺医少药等问题。一场防治艾滋病的全
球战争已经打响。
发言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在预防性工作中的艾滋病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国际艾滋病大会强调“即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