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红丝带”小学的12名艾滋病患儿有了“妈妈”!12月13日,山西省卫生厅防治艾滋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收到一封发自临汾绿色港湾的信件。看完来信内容后,在场的人都被信中叙述的故事打动了。这位被12名艾滋病患儿称作“妈妈”的艾滋病患者刘云(化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生存的价值。
今年35岁的刘云是运城市新绛县人,之前曾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在一次宫外孕手术输血时,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对刘云来说,世界末日似乎真的来临了。2005年5月,刘云病情发作,被家人送到绿色港湾住院治疗。绝食、撞墙、整日以泪洗面……丈夫的支持、医护人员的开导,都无法让她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一天晚上,整个病区都已经安静下来,刘云呆呆地坐在病床前低声啜泣着。“阿姨,别哭了。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能给我当妈妈吗?”不知什么时候,也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儿杨杨走进了刘云的病房,看着眼前这个无邪的孩子,刘云被触动了。抱起杨杨,她失声痛哭,可是在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为了做好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刘云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同时,她还给绿色港湾里的12名艾滋病患儿当起了老师。
这12名患儿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8岁,有的失去了母亲,有的则失去了双亲。多年来病情的反复及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去年9月1日,“红丝带”小学在绿色港湾旁边建起,从开学至今,刘云不仅是给他们传授知识的老师,还像妈妈一样细致入微地照顾着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是,“红丝带”小学放学以后,从来都听不到家长来接孩子时的喧嚣声,能听到的只是孩子们稀稀落落的读书声。为了让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丰富,学校利用来自社会的捐助,成立了“平安乐队”。刘云和孩子们一起练习乐器,当那曲《感恩的心》被奏响时,绿色港湾内的所有病人都被触动了。慢慢地,12名患儿都开始亲切地称她为“刘妈妈”。
当绿色港湾内的其他病人提起刘云时,脸上都是一副肯定的表情。“是她让我们懂得了坚强二字,也读懂了那句话:我们不怨天尤人,因为生命本无常;我们不悲观失望,因为再生的权利要靠自己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