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红丝带网
为学习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省、县级项目人员的素质,提高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2007年7月23日-8月14日,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组织项目省、部分县项目管理人员共24人参加以色列嘉利利学院举办的2007年艾滋病项目管理国际研讨班。
本次研讨班共105个学时,学院老师以互动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注重能力技能提高,通过讲解、讨论、游戏、团队训练、现场考察等组织学员就项目管理组织和实践进行了学习。主要内容包括以色列卫生体系、艾滋病流行及防治现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及交流技术;网络经济及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领导能力、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冲突管理与有效沟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建设;项目时间及预算管理,项目财务法则及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在以色列嘉利利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学员们还考察了以色列最大的艾滋病治疗中心––耶路撒冷Hadassah艾滋病中心,北部地区最大的艾滋病社区治疗与关怀门诊––海法Rambam医疗中心以及容纳了200多问题儿童的海法AHAVA儿童村。
学习完成后,在教授的指导下,学员分两组完成了两份项目计划书及实施方案,并进行了现场答辩和讨论。
通过学习,初步树立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掌握了一些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例如招募适合某个工作岗位的人员,要考虑的不仅是知识层面和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试,了解某人的决策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团队建设方面,学习到在工作中需要信任同事和下属,并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时间管理方面,学习了一整套如何提高效率,改变忙而紊乱的工作习惯以及如何处理紧急事件和大、难问题的方法。在信息及交流技术方面,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进行个人日常信息管理等知识。
研讨学习的另一收获在于充分了解了以色列医疗卫生状况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以色列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和共用针具吸毒传播。以色列公民均可获得免费抗病毒治疗和低廉价格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并纳入常规医疗服务体系,而来自非洲、俄国,尚未取得公民身份的新移民,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加之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及贫困等因素,成为以色列艾滋病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卫生部门对这类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的主要模式和管理机制采用基于社区的综合治疗关怀: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和社区,开展不同类型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和干预;以社区病人管理、家庭关怀和社区门诊治疗为主。以色列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方面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发现并及时进行母婴阻断的案例中,100%成功,无一例因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罹患艾滋病。
通过现场考察,发现以色列卫生部门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感染者和病人监测、转诊、社区关怀、病人教育和管理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过研讨,对第三轮项目省今后如何深化艾滋病预防教育、提高干预效果、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以及完善临床关怀和社区关怀网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发。
研讨学习加强了学员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学员在各自艾滋病防治领域经验分享与交流的课程安排,在教授的引导下,学员们对自己领域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思考,提出问题,积极讨论并拿出解决方案,对下一步项目开展工作提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