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腾讯网

提到“性行为”学生都在笑
“谁来讲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老师问。“血液”、“遗传”、“还有性行为”……当一位同学回答“性行为”时,100多名初中学生立即哄堂大笑,而在其他教室里收听广播的同学也发出了笑声。这是记者昨天下午在学道街中学 “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上看到的一幕。“如何将这门课上好,又要注意分寸”成为了“防艾”课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谈“艾”有点害羞
在昨日下午的“防艾”课上,辜洁老师先向每个学生发了小纸块,其中4个小纸块上点上了象征艾滋病病毒的红色标记,要求学生们互相交叉签名。签完名后,她举起写满学生姓名的4个小纸块:“看,这上面有20多名同学‘感染’了艾滋病。”辜老师试图通过游戏使大家懂得,如果不加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
“谁能上来讲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做完游戏,辜老师提问了,“通过血液!”“遗传!”当一名坐在角落的男生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回答了句“性行为”时,学生们立即大笑起来。
对于为什么会哄笑,男生小欧解释道:“艾滋病感觉是种很脏的病,从来也没有在课堂上讲过,感觉挺怪的。”“开这个课,我了解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不过还是有点害羞。”学生小雪表示。
老师讲“艾”感觉挺难
据辜老师介绍,将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当成课来上,以一次2节课,一学期三周的形式,这在成都市还属首次。身为生物老师的她第一次面对学生讲这门课,她感觉到了压力:“说少了同学不理解,说多了又怕有负面影响,我的讲稿经过好多次修改,感觉挺难,也很难说中学生明白了多少。”学校办公室的苏伟老师称,过去那种仅仅一张黑板报的宣传形式显然不够,需要有专门的老师、专门的校本课程来充实学生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