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昨天在京开幕的首届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经验交流会议披露,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4大特点: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又所减缓;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流行因素普遍存在,一般人群感染增加明显。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汪宁教授报告,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31个省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22万例,艾滋病病例超过5.5万例。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数据显示,感染者历年累计报告数仍在增加,但每年报告数增幅与2004年前相比有所减小。
哨点监测系统检测显示,吸毒、暗娼哨点检测出的感染者逐步增加,增加势头有所减缓。截至今年6月,全国有74%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报告人数排前5位的省区为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和广东,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9%。艾滋病人报告数排前5位的省区为河南、广西、云南、安徽和湖北,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2.9%。
汪宁指出,近年在我国感染者报告数中,性传播占比例显著上升。无论同行间的传播,还是异性间的传播,都呈现稳步增加趋势。2006年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异性间传播感染占29.6%,同性间传播感染占3.1%;2006年报告的艾滋病人,异性间传播感染占33.1%,同性间传播感染占1.0%。今年上半年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异性间传播感染占37.9%,同性间传播感染占3.2%。
汪宁指出,流行因素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一般人群的感染明显增加。据监测,部分地区孕产妇哨点检测出的感染率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新疆地区个别孕产妇哨点的感染检出率已达2.5%。在开展预防母婴传播项目的270多个县,部分地区尚未发现孕产妇感染,而在感染高发区孕产妇感染水平平均达到0.6%,个别地区达到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