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搜狐健康
3个老师7年前自费成立馨缘工作组,目前很多实际防艾工作由该组织完成
本报讯(记者 胡梦 实习生 陈乐)7年前,3个老师自掏腰包成立“朋友”健康咨询热线工作小组,与同性恋人群交流;7年过去了,3人小组变成了46人的志愿团队,还有672名随时可以联系到的志愿者,为同性恋群体提供防艾知识和帮助。
昨日,武汉馨缘工作小组首次面对媒体,讲述这个特殊群体的故事。
武汉馨缘工作小组的办公室位于徐东附近的一个小区。这间三居室的客厅是一个会议室,供志愿者和同性恋社群的“同志”交流讨论,学习防艾知识;另外的房间是志愿者做网站、接听热线的办公地,墙上粘贴着各种类型的防艾宣传资料,放在桌上的小册子供大家取阅。
该小组发起人之一岳丘(网名)介绍,从刚开始的一个成员也没有,到现在网络上已经有700多个群,累计人数约有7000多人次。目前,馨缘工作组最大的志愿者70多岁,最小的15岁,他们的工作都没有任何报酬。
整个工作组分为8个工作小组,涵盖法律及心理健康咨询、毒品伤害控制、社会青少年干预、感染者关怀等方面。平时的工作就是组织大家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宣传防艾知识,倡导安全行为。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李阳介绍,由于卫生部门难以深入到这个群体,很多实际工作都是在馨缘工作组的帮助下完成的,明年起政府将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这一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对话
患有艾滋病的“同志”志愿者
长江商报:你是怎么感染上艾滋病的?
小肖(化名):我今年48岁,至于如何染上艾滋病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以前在洗浴场所工作,糊里糊涂地和不少人发生了关系,2005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
长江商报:你何时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者?
小肖: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和一个70多岁的老头子发生了关系,后来那个老头子被抓去坐牢了,而我不知不觉爱上了男性,直到现在。
长江商报:现在在馨缘工作组里,你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小肖:我负责感染者关怀小组的工作,现在约有12名感染者和我们长期保持单线联系。我们相互鼓励,并主动宣传防艾知识,不希望他们因为不安全的生活方式再患病了。
15岁的“同志”志愿者
长江商报:你这么小,就能明确自己的性取向吗?
小圣(化名):可以,11岁的时候我爱上邻居家的哥哥,他是个同性恋。去年由于“哥哥”毕业到浙江发展,我们分手了,我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重心。我喜欢男生,因为我自己是个很没安全感的人,喜欢被人照顾的感觉。
后来,通过网络,我结识了工作组的志愿者,加入到工作组中,并开始担任百度GAY(男同性恋)吧吧主,负责校外青年的同性恋防艾教育工作。
长江商报:你父母怎么看?学校的同学呢?
小圣:我父母都知道,他们没有反对,只是说我过得开心就行。我的班主任也知道,她只希望我不要丢了学业。有部分同学知道,也有人骂我,但多数同学还好。
我觉得只要自己喜欢,保护好自己,什么都无所谓。
本报记者 胡梦
■调查
7成以上调查对象受过良好教育,武汉男男同性恋调查显示
4成男男同性恋不使用安全套
本报讯(记者 胡梦)去年,武汉最大的同性防艾组织馨缘工作组与中国计生协、武昌区计生协做了一份《武汉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知识调查报告》,对活跃在武汉同性恋场所里的210例男性同性恋(MSM)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及行为现状调查,发现7成以上调查对象受过良好教育,其中以性活跃期的中青年朋友为主,人群中有超过4成人不使用安全套。
昨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此项调查结果。在210名男男同性恋中,7成以上调查对象受过良好教育。其中以性活跃期的中青年朋友为主,25~35岁占总调查人数的80.29%,在婚和有过异性婚者占41.91%,外地人员占18.66%。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近80%的调查对象性生活以同性为主,保持1位同性或1位异性伴侣者仅占12.33%和29.05%,拥有3个以上同性性伴的比例高达38.0%;68.88%的对象曾经与女性发生或保持性关系,其中56.83%的对象与2个以上女性有过性行为,还有66.22%的人知道自己的性伴还有其他性伴。
在受调查的人群中,他们的知识与行为分离现象严重。结果显示,该人群对非传播途径、常见的高危性行为方式和对安全套防病的重要性认识均较高,但43.31%以上的人在进行性行为时却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16.59%的人每次都不使用安全套,存在着严重地知识与行为分离现象。
据介绍,由于艾滋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和多种高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72%的人存在畏惧心理,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尤其是当得知武汉市MSM人群中接连发现13例艾滋病人的信息(其中1例已死亡)后,更加重了部分人的心理恐慌。
目前,武汉市已经正式启动了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男男性接触者活动场所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并在各种娱乐场所广泛开展同伴教育,特别是依靠馨缘工作组的帮助,将知识带给更多的同性恋人群。